返回首页

中国近100年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95 2024-06-26 11:08 admin   手机版

一、中国近100年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劳动力素质低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已有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部门,但目前农业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剩余数量高达1.7亿之多。这些剩余劳动力能否成功转移,直接影响到城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成败。

当前,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城市化滞后造成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艰巨性;第三产业发育滞后严重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乡镇企业对农村劳动力吸纳能力逐步减弱;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导致就业岗位选择面狭窄。

二、中国休闲农业发展始于?

20世纪80年代

中国休闲农业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农业旅游,从欧美、日本及中国台湾等地引入。经过近40年的发展,休闲农业从单一的农业旅游形式发展成为集休闲、观光、度假、体验、科普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新形态和旅游消费的休闲农业。

三、中国为什么先发展农业?

  我国原始农业兴起的原因是:

①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

②生产工具的发明;

③先民创造性的劳动。

  中国的粮食生产结构自新石器时代,开始就以粟稻为主,所谓“北粟南稻”,由于隋唐以前,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直是在北方的黄河流域,所以粟在全国的粮食供应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种格局到了隋唐时期,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始被打破。稻逐渐取代粟在粮食供应中的地位,麦紧跟而上,与粟处于同等的地位。形成了稻粟麦三分天下的局面。

到了宋元时期,稻麦的地位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唐宋以后,南方地区各种土地的利用形式不断出现,加上大量的旱地改为水田,扩大了水稻的种植面积,同时耕作技术的不断提高,也大大地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量,这使得水稻在全国粮食供应中的地位扶摇直上。在水稻向北方扩展的同时,麦类作物也在早有麦作种植的南方地区,由于有各级政府的鼓励而得以发展。

  宋代,由于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他们把原有的饮食习惯也带到了了南方,社会对麦类的需要量空前增加,以及佃户种麦所能获得的实际利益,因而促进小麦在南方的种植达到了高潮。南宋绍兴(1131-1162)初,出现了“竟种春稼,极目不减淮北”的局面。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稻麦二熟制。在稻麦成为主要的粮食作物的同时,芝麻、油菜等也开始成为重要的油料作物。

四、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排名?

“2020第四届中国农业企业500强排行榜”。榜单以2019年度企业营业收入进行综合排序,其中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以4984.36亿元营收位居榜首,厦门象屿股份有限公司和金龙鱼粮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排在第二、三位。

从营收规模来看,中国农业企业排行榜中有6家企业营收突破1000亿元,有14家企业营收在500-1000亿元之间,有62家企业营收在100-500亿元之间,有70家企业营收在50-100亿元之间,其余348家企业营收在10-50亿元之间。

五、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中国农业发展集团的吗?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不是中国农业发展集团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直属国务院领导的中国唯一的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 1994年11月挂牌成立。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系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的中央农业企业,为原中国水产(集团)总公司在与中国牧工商(集团)总公司重组基础上,于2004年10月更名成立。可见农业发展银行和农业发展集团无隶属关系。

六、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针对农业发展的吗?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国务院直属的金融央企,也是唯一的政策性银行。成立于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主要职责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集资金,支持农村农业发展,承担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代理涉农资金的拔付,提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农村水利工程贷款、农村人居环境改造贷款、农业规模化经营贷款等涉农贷款服务。

七、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

原始社会,刀耕火种。奴隶社会,井田制和青铜农具。

封建社会,铁制农具,牛耕水车,精耕细作。以及现代化机器化农业

八、中国传统农业的发展概况?

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状况如下:

1、它是逐渐演变成精耕细作的农业。远古社会由“刀耕火种”发展到“石器锄耕”,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

2、土地制度。原始社会实行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度,夏商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战国时期,井田制被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3、基本特点。小农经济是长期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现代农业是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

在按农业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是最新发展阶段的农业。主要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业。

九、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原因?

原因:

1.奴隶制生产方式的确立(根本原因)

2.奴隶和平民的努力耕作

3.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技术改进

表现:

农作物品种多(商周已有“五谷”,农副产品有蚕丝、酿酒),产量增加(仓廪),畜牧业重要(牲畜用于食用、拉车、祭祀),耕作技术(木、石、骨制农具,极少量青铜农具,粪肥、草木灰、绿肥)和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春秋战国

原因:

1.铁器牛耕的使用(根本原因)

2.争霸使先进的生产方式、工具得以传播

3.变法促进经济发展

表现:

春秋时出现铁农具,战国时使用范围扩大;牛耕逐渐推广;水利灌溉事业(中原地区桔槔)(春秋楚相孙叔敖芍陂,战国李冰都江堰、郑国渠)

两汉

原因:

1.大一统局面为农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2.重农抑商的政策使农业发展迅速

表现:

1.农具得到改进,牛耕广泛推广

铁农具式样多、使用范围广(至西域和珠江流域);耕犁上装有犁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农学家赵过发明耧车;二牛抬杠式与一牛挽犁牛耕法

2.水利事业发展,农耕区域扩大

黄河流域曾进行大规模的治理工程,以营建灌溉渠系为主(漕渠、六辅渠、白渠);江淮、江汉之间以修天然陂池为主;东南以排水筑堤、变湿淤之地为良田为主;西北主要利用雪水或地下水,修坎儿井

3.

稻麦种植的推广

成为主要粮食作物,北麦(冬)南稻,出现双季稻和稻麦轮作

4.

耕作、管理技术进步较快

代田法,及时收割,优选种子,水稻的育秧移植技术

5.

农学研究成就

《 胜之书》(作物栽培)(西汉)

《四民月令》(农事活动安排和农业生产技术)(东汉)

魏晋南北朝

原因:

1.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带去劳动力、先进生产技术

2.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加速发展

3.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等政策

表现:

1.江南农业的开发

江东—长江流域——岭南、闽江流域

土地大量开垦,耕作技术进步,农田水利兴修较多,农作物品种多,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三吴地区、洞庭、鄱阳湖流域、成都平原重要产粮区)

2.

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研制了新农具、推广了新技术(曹魏马钧改进翻车,水碓、水磨加工谷物,二牛一人、一牛一人至西北,深耕细作、积粪肥田)兴修水利;开发边疆(河西走廊、辽东地区)

十、中国设施农业发展最好的地方?

设施农业通常是指在环境相对可控条件下,采用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动植物高效生产的一种现代农业方式。远景设计研究院农业专家谈到:各地资源状况、气候条件、生产水平和耕作制度有差异,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都分别针对不同类别设施农业的发展要求也是不同的,合理、科学地规划本地设施农业的发展相对重要,目前来看福建、辽宁等一些地方相对好些。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