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农业农村构建发展新格局是什么

107 2023-07-09 14:34 admin   手机版

一、农业农村构建发展新格局是什么

“三区”就是组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突出高新技术产业、轻工业等,培植汽车配件、纺织服装等产业,发展临空经济,争创省级园区,打造经济建设主战场。做强宁阳经济开发区,重点培植高端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打造产业发展先行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宁阳东部次中心。筹建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打造畜禽产品全产业链为抓手,把农业链条拉长、优势做强,推动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

“四园”就是堽城工业园以培植钢球、新能源电池等产业为重点,建强龙头企业,创建区域品牌,持续提升园区实力。华丰工业园以培植汽车配件、绿色建材产业为重点,推动产业扩规增效。东疏装饰材料产业园重点发展石材精深加工产业,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打响宁阳锈石品牌,逐步建成江北最大的石材交易市场。蒋集畜禽产品产业园重点发展禽类、肉类等农产品加工业,支撑农高区快速发展。

“两翼”就是突出主城区,提高县城首位度,搞好功能分区,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功能品位和历史文化内涵,建设生态宜居文明城市。优化东部次中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做强产业支撑,推进区镇融合、产城融合。

“三区四园两翼齐飞”是关系宁阳未来发展的战略决策。只要我们做好发展格局“大文章”、下好区域协同“一盘棋”,宁阳的发展前景必将无限广阔!

二、农业农村领域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6个着力点为:                      1、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2、加快科技自立自强

3、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4、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5、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6、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

三、农业农村占有重要位置,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着力点

可以概括为人、钱、产、美、安五个着力点。

抓好“人”的着力点,推进双向城镇化。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抓好“钱”的着力点,优先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有效地提升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抓好“产”的着力点,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规模化经营,引导品牌化营销,促进乡村特色资源与城市多样化需求匹配衔接,实现小农贫困户与现代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抓好“美”的着力点,推动绿色发展。加快传统农业的绿色化改造和绿色转型,汲取生态产业经验,以发展视角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抓好“安”的着力点,提高抵御风险能力。改善消防安全条件。建立乡村重大疾病疫情防范应对机制。

四、新阶段农业农村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着力点

(一)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的迫切要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长期快速发展,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资源能源消耗,产业层次较低、质量效益不高、环境污染严重、城乡发展不平衡,累积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日益凸显,保持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破解这些难题,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必须加快构建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为特征,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相互融合和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将经济发展转变到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更加注重结构优化、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上来。

(二)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把握发展规律、顺应国际国内产业发展新趋势的现实需要。现代化进程首先体现为科技不断进步、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产业层次和水平不断提升的产业发展过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不同国家、区域和城市竞相把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作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着力点。针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中央及时作出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出台了一系列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只有牢牢把握经济转型和产业发展规律,用足用活各项政策,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赢得主动权。

(三)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发挥自身优势、增强经济发展动力的战略选择。现代产业体系是体现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五、农业农村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着力点

农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点。

六、构建新发展格局如何推动农村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必然趋势,也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保障。发展农业现代化,一般要做好,一是要区域内的农业发展做好统筹规划工作;

二是充分利用国家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优惠政策支持;

三是要引进高端农业科技人才作为发展后盾;

四是要充分利用好农业现代化机械;

五是加强与农资销售公司合作,投入优质高效的农资;

六是建立健全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

七是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服务农业发展的班子班子对子,发挥领头雁效应。

七、农业农村发展新体系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没有乡村的有效治理,就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内容逐步充实,乡村治理手段不断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显著改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1.坚持党的领导

围绕夯实基层基础,全面推进农村过硬支部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涌现出了一批好做法好经验。

2.坚持“三治”融合,找准治理发力点

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综合运用传统治理资源和现代治理手段,构建形成“党建引领、村落协调、社会互动、群众主体”的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新模式,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乡村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3.借助“数字乡村”完善乡村治理

数字乡村又是一种社会变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变化,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制度、手段也持续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化。

新媒体技术将使得个体或组织参与到乡村公共事务的自治和发展中,多元主体的权力组合在不知不觉中解构与重构了传统的合法性,村民、村委会、基层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媒体等在乡村治理中将各有定位、各司其职,可能产生“1+1>2”的协同效应。

开展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和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行动,充分发挥乡镇在乡村治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是基层治理的主要内容。乡村治理体系包括基层组织建设体系、村民自治管理体系、信法守法行为体系、崇德向善民风体系、乡村公共保障体系以及乡村产业发展体系。

八、农业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着力点

实化量化“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全文提交大会审查,这里概述几个方面。

——着力提升发展质量效益,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促进增长潜力充分发挥。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物价水平保持总体平稳,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破除制约要素合理流动的堵点,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立足国内大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黑土地保护工程,确保种源安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支撑体系。扎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全面完善产权制度,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提升政府经济治理能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进重要生态屏障建设,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和城市黑臭水体。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扩大就业容量。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教育提质扩容工程,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1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优化社会救助和慈善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实施粮食、能源资源、金融安全战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提高能源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李克强说,展望未来,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奋力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