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内涵及特征

159 2023-07-15 02:26 admin   手机版

一、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内涵及特征

开发无公害以及无污染生态农业可以说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方式。比如,在农业生产中应当严格遵从生态管理以及生态经济发展规律,应用基因工程而不再使用化肥和农药等物质,运用生态农业技术以形成良好的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发展体系。

该模式对于切实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以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最大限度上节约各类稀缺性资源,推动我国农业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意义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经济各个环节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良好的经济发展圈子。

比如,抓好了草场的发展,畜牧业就起来了,畜牧业发展促进肉类的发展,同时带动养殖业的发展,养殖业发展促进饲料的加工发展,饲料加工促进农业发展,就这样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循环就是循环经济。

三、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项目有哪些

1.生物质燃料锅炉。生物质燃料锅炉燃用燃料是稻壳、花生壳、玉米芯、油茶壳、棉籽壳以及“三剩物”经过加工生产的块状环保新能源。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2.家电清洗。

3.太阳能发电设备和生物质能等资源得到更有效利用,形成农村居民家庭基本生产生活单元内部的能量流和物流的良性循环。

4.标普能源油。农村新能源投资项目,标普引领燃料改革时代,争创行业变革先锋。国家政策号召,开发低价清洁新型燃料,替代传统能源。农村新能源投资项目,标普能源油落实国家煤改汽改政策,产品质量权威检测合格,符合环保排放标准。

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现代循环经济一共有四种发展模式,分别是工业园区模式、杜邦模式、循环型社会模式、回收再利用体系。

1.工业园区模式

  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是丹麦卡伦堡工业园区,根据工业生态学原理,将企业间的物质、能量、信息形成产业间的代谢关系,让一家工厂的废气、废水等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能源。

2.杜邦模式

  该模式又叫企业内部循环经济模式,它通过组织厂内各工艺间的物料循环,延长产业链,减少物料、能源的使用量,减少有毒物质排放,在最大限度上利用可再生资源,提高产品的耐用性等,典型代表是杜邦公司。

  3.循环型社会模式

  代表国家是日本,它建设循环型社会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政府推动构建多层次法律体系;二是要求企业开发高新技术,首要问题就是资源再利用;三是要求国民改变观念,将垃圾看作有用资源。

  4.回收再利用体系

  代表是德国DSD,它是专门组织回收处开立包装废弃物的非盈利社会中介组织,它提出的“绿点”计划原则是:谁生产垃圾谁就要付出代价。

五、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有

1.减量化(Reduce)原则

农业上应用减量化原则最科学、灵活的方法就是“九节一减”。

2.再利用(Reuse)原则

坚持并灵活运用再利用原则,就必须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根据再利用原则的要求,对各类农产品、山区土特产品、林产品、水产品及其初加工后的附产品及有机废弃物利用生物技术、工程技术、核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进行成分分析,开发新的产品,延伸产业链,反复加工、深度加工,不断增值。不仅加工企业本身不再产生污染,而且可扩大企业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3、再循环(Recycle)原则

运用再循环原则,大力发展“白色农业”--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中外专家将微生物视作“宝贝”,给它取了个新名词--白色农业。利用它,可以生产出无公害绿色食品、无污染饲料、肥料、农药以及取之不尽的能源。

六、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基本方法

循环农业的主要特征包括四个方面:

①遵循循环经济理念的新生产方式,农业经济活动按照“投入品→产出品→废弃物→再生产→新产出品”的反馈式流程组织运行。

②一种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型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的利用效率,开发有机废弃物再生利用的新途径,探索微生物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新方法。

③一种产业链延伸型的农业空间拓展路径,实行全过程的清洁生产,使上一环节的废弃物作为下一环节的投入品,在产品深加工和资源化处理的过程中延长产业链条,建立起比较完整、闭合的产业网络。

④一种建设环境友好型新农村的新理念,遏制农业污染和生态破坏,在全社会倡导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使农业生产和生活真正纳入到农业生态系统循环中,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农村建设的和谐发展。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