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为什么要加快县城,特色乡镇和美丽乡村建设

283 2023-08-25 12:08 admin   手机版

为什么要加快县城,特色乡镇和美丽乡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是指在制度下,根据新时代的要求,对我国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新农村的目标。 一、建设新农村的历史背景 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工业化有了一定发展基础之后都采取了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战略。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已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农产业,根据国际经验,我国现在已经跨入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因此,我国新农村建设重大战略性举措的实施是当其时。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二、统筹城发展的基本途径 1、体制和制度创新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根本途径; 2、城镇化健康发展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途径; 3、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载体; 4、建设新农村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集中要求和具体实践。 三、统筹城发展的理念模式 1、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形成城乡公共服务统一标准、流动可用新局面 农村社会与城市社会文明的差异是城乡差别的显著特点之一,也是城市偏向的二元发展模式的直接后果。统筹城乡发展必须统筹城乡社会发展,加快促进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按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统筹发展城乡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充分发挥城市的先发优势,推动城市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向农村延伸,着力形成社会事业城乡协调发展、社会保障城乡全面覆盖的新格局; 2、要因地制宜,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乡村重建的道路是不一样的。我们不可能完全照搬发达国家完全依赖政府强大财政供给或者农村剩余劳动力全部转移的路子,同时也应尽量避免部分拉美国家城市贫困和农村衰败同时并存的局面。中国各地区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差异较大,村镇建设将会出现多种模型。应该因地制宜,分区进行将是中国村镇建设的一个基本特点; 3、村镇建设的主体和关键还是农民本身 转变农民观念,促进农民就业,改善农民福利,使得农民与城镇居民真正对等,能适应集中生产生活才是村镇建设可以持续发展的途径。实施乡村教育计划,提高农民素质是中国彻底解决农村问题的核心与基本走向; 4、完善经营渠道,拓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渠道 城镇建设必须走市场化道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通过政府的政策鼓励和资金引导,调动社会各方面投资的积极性,形成多元化的示范镇投融资体制。在政府预算中,要安排一定的财政资金,用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如何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初探

县域经济事实上就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济。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把铁岭市的县域经济做大做强,促进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优化县域产业结构,为城乡一体化提供产业支撑 城乡一体化的过程是跳出“三农”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这一破题过程,产业支撑无疑是关键一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必须把产业发展和产业聚集放在首位,形成产业支撑,这是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根本动力。为此,我们必须通过优化县域产业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产业联动,为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积极调整农业结构,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要按照“区域调特、规模调大、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思路,重点加强农业产业结构、种植业结构和农产品结构三个层次的调整,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抓龙头带农,抓科技兴农,抓基地扶农,抓市场活农,以促进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要着力工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的难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衡量,目前我市的工业产业结构仍然不尽合理,中小企业发展相对滞后,工业经济发展缺乏活力。要以园区为载体,促使工业向园区集中,形成产业集聚的规模效应;以技术改造、产品创新为突破口,实施大企业集团战略、名牌战略,立足本地主导产业,抓大扶强;要以重大产业化项目为抓手,以重大产业化项目推进新型工业化,以新型工业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在依托县城集中发展工业产业的同时,要大力发展教育、社区服务、商贸物流、文化娱乐等服务业,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布局结构、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全面推进第三产业提档升级,增强县城的吸引力、凝聚力、竞争力。 二、繁荣壮大县域经济,为城乡一体化提供财力支持 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农民拥有与城市人一样的生活质量,享有同样的国民待遇等等,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城乡一体化的推进离不开县域经济的发展、繁荣。只有在县域经济大发展,县级财政实力大增强的情况下,城乡一体化才会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发展县域经济,一要统筹特色经济、优势经济、产业经济和城乡一体化经济的发展,依托优势、把握特色、城乡一体、全力推进。所谓“特色经济”,是指在有限区域内,依托一定资源优势,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或产品,有别处不可替代的产业优势和竞争力,并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所谓“优势经济”,则是以特色经济为基础,特色产品为支撑,并有效聚集和整合,在规模上达到最大化,形成规模比较优势。“产业经济”是指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形成对地方经济有支撑作用的产业群体,在产品研发、生产、加工、营销等诸方面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城乡一体化经济”是指县域范围内小城镇发达,有效发挥聚集优势生产要素和带动辐射周边农村经济发展的功能,大量农民合理流入小城镇,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二要统筹农村的资源与城市的消费、优势产业与农民的就业等,注重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紧紧把握财政收入增加、农民收入增加这两大环节,壮大县域经济,充分利用好资源,不断提高县域经济的竞争力。 三、形成县域城乡互动,为城乡一体化提供动力支持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而城市化则必然带来城乡一体化。城市化的重点在于城市,而城乡一体化的重点则在于农村,也就是说,推进城乡一体化,更要推进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互动的良好局面,这是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强大动力。当前,我们应该结合新农村建设,统筹规划城乡发展,把握农民收入增加这个主题,实施城乡、工农联动,通过农村的自我提升、自觉融入来真正达成城乡一体。为此,一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用现代经营方式提升农业,用现代科技支撑农业,用标准化生产规范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的产出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二要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化,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按照工业化思路引导产业化经营,结合实际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使农民有活干、有致富项目。三要以城镇化为载体,积极推进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发展农村物流市场、旅游、信息和各类技术服务等新型社会化服务业,盘活资源,拉动就业,增加收入。四要重视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不能单纯依靠外力拉动、城市拉动,还需培植内生力量,内力与外力相互作用。不能片面地认为农村经济发展就只靠城市的辐射力、带动力和国家投资。事实上,城市辐射力不管有多大,都属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外因,乡村集体经济很好发展无疑会大大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农村中小企业发展了,就能够直接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就可以最大限度帮助县域小城镇建设,就可以增加农业投入,从而也就会给更大范围的农民带来实际利益。 四、强化县域发展战略,为城乡一体化提供操作平台 “双轮驱动”战略为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操作平台。工业化是城乡一体化的着力点,城镇化是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有了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才有了依托与附着、基础与前提。因此,我们一定要不断强化县域发展战略,“双轮驱动”,加速城乡一体。一是坚持“工业强县”发展战略不动摇。发展工业,加快积累,可以促进城市化、带动服务业的发展;可以更好地反哺农业,拉动农业;可以转移农民、富裕农民,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因此要抢抓机遇,竭力做大做强县域工业经济,不断增加财政收入,不断加大财政对统筹城乡发展的投入,在产业内部努力实现促进城乡产业互动发展,以实现产业布局的区域化、产业发展的集群化和要素配置的市场化,实现以工促农。二是坚定不移地加快城镇化步伐。与工业发展相适应,建设好县城,建设好中心镇、中心村,是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必由之路。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